『 我,不會說話 』『 我害怕與人溝通 』這是口吃者的心情寫照。

什麼是口吃呢?

口吃,是一種語暢障礙。

根據美國聽語學會的定義,說話時出現在字、音節或聲音上出現重複、拉長、中斷或用力,節律上不順暢。

除了可聽的到言語不流暢,可能會伴隨次要行為和難以道出的負向感受和情緒。

口吃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核心行為和次要行為。

核心行為包含單音、字或句的重複和延長;不適當的時機停頓或停頓拉長;經常或不適當的插入贅語;首語難發...等。

次要行為則是像是眨眼、跺腳,清喉嚨、面部抽搐,咬手指 …… 以及說話故意停頓,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壓力、說話結巴的場合,如:「替換字、沈默」...等為了逃避和擺脫口吃的核心行為,所表現出的各種不正常動作和行為。

根據美國口吃基金會調查,口吃的發生率約5%,盛行率約1%,表示有75%至80%的口吃者會痊癒,有1%會持續變成慢性口吃者。其中,以男性多於女性,而目前台灣約有20多萬人面臨「口吃」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口吃呢?

最新的研究顯示,口吃的原因與基因和大腦有關。一般來說,正常說話者則以左腦為主,而口吃者說話時,大腦的活化是以右腦為主,所以口吃者與正常者自動左腦流暢迴路是有不同。也因為口吃者在說話時,左腦活化不足,所以容易導致在說話會有中斷或不流暢。而目前研究逐步證實口吃有基因遺傳或變異及大腦功能有異常的體質,但仍在實證中。

成人的口吃治療?

一般而言,常見的口吃治療方式為

1.口吃修正法

教導個案以「取消、拉出、準備」等技巧,感受輕鬆口吃。

2.流暢塑造法

練習輕鬆地開始說話,用構音器官輕碰,速度漸進,延長字音等技巧,來控制流暢。

3.整合法

強調慢的速度,輕鬆的開始,增加流暢性,並在說話的當下,學習修正口吃。 

然而,在不同的情境下,口吃者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在有壓力或身體不適的狀況下,可能會有更為明顯的口吃表現。因此環境的適應和調整也是口吃治療的重點。

由於電影「王者之聲」,有愈來愈多的口吃者知道,口吃並不是無法改善的。

若您或身邊有受到口吃影響的朋友,請勇敢走出來,經過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協助後,一定可以改善口吃者的溝通效度和品質。
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面對口吃,接受口吃,然後克服口吃吧!

arrow
arrow

    木木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