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站內文章大部分是板主自己整理資料及經驗一字一句編寫而成的,未經部落格版主同意,禁止任意轉載、
 複製或移作他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喔!謝謝大家!
*有關於語言、說話、吞嚥的疑難雜症~歡迎留言!

目前分類:溝通訓練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閱讀這一篇前,請先參考

 

如何引導正在發展口語的孩子-語言行為教學(1)-語言的功用

 

       由前一篇的介紹,我們可以將語言依其功能分類,分類的目的除了了解語言的不同功能外,也與教學的方式有極大的關連,而在教導孩子不同的語言行為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教學的基本架構,我們稱之為ABC架構,我們來看一下這個ABC架構的組成:

 

A-Antecedent 前因

 

B-Behavior 行為

木木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會被家長詢問到-我的孩子現在1yX個月(接近2歲),都還不太會說話,只有一些爸爸、車車、嗚嗚等等不到十個字的表達,有時候孩子講出來之後,要他再講一遍,他就不說了,怎麼逼他也不講,也會講一些火星文,批哩啪啦一堆都聽不懂。
       
      我們在教導孩子使用口語之前,可以試著去想想孩子為什麼要說話,或是更廣泛一點的去思考人類為什麼要說話,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角度來說,說話一定有什麼好處得以讓我們進化到擁有說話的能力,史金納博士在西元195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語言行為"(Verbal Behavior)的書,當時他把語言也當作是人類行為的一部分然後加以分析(現在我們也持續認為語言是一種行為),他所要探究的是語言有什麼功能(Function),也就是語言是做什麼用的,因此他把語言依其功能做了一些分類,分別是:


Mand (要求/表達需求)

Tact (命名)

文章標籤

木木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一篇之前,請先看完前篇

複習一下操作制約的基本架構 (專有名詞為三期後效關連 three-term contingency)

刺激  ->  反應  ->  後果
若要引發孩子主動的表達,先決條件就是改變刺激的形態,可將刺激改為非口語刺激,如:視覺刺激、聲音刺激、觸覺刺激、嗅覺刺激、味覺刺激、本體覺刺激、前庭覺刺激。


文章標籤

木木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在北榮語言治療部門實習時,有一位家長跟我分享他教孩子的一些困難,爸爸說:『這個孩子一定要你問他話他才回答,你不問他他都不講話,我該如何教他主動一點?』聽到這樣的問題,我試著從行為分析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從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的基本架構來看

刺激  ->  反應  ->  後果

刺激會誘發反應,反應之後會得到一個後果,後果會影響反應下次在相似刺激下出現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

木木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